腫瘤目前主要治療方案包括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介入治療、內分泌治療以及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其中腫瘤內科常用的有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腫瘤科接診的患者大多是局部晚期或轉移復發,這些患者一般患病多年,既往接受過多線治療,身體機能相對于腫瘤早期患者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這類患者腫瘤的伴隨癥狀非常復雜多變。
其中一項“特殊”的癥狀,約60%以上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經出現,在接受抗腫瘤治療之后,特別是在化療間歇期內,該癥狀發生率高達70%~80%,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該癥狀主要為患者的主觀感受,其表現形式和影響是多方面的,臨床容易忽視?,F已成為影響患者治療和康復的重要影響因素,它就是癌癥相關性疲乏(以下“疲乏”)。
“近些年,隨著醫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新的抗腫瘤藥物層出不窮,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斷延長,因治療相關的疲乏問題也更加突出,然而,對疲乏的忽視仍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有關其的研究、診斷和治療都嚴重不足,以至于從根本上限制了疲乏治療的發展?!边|寧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孫濤教授指出。
癌癥相關性疲乏不容小覷
NCCN指南對癌癥相關性疲乏明確定義為:一種痛苦的、持續的、主觀的有關軀體、情感或認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憊感,這種感受與近期的活動量不符,與癌癥或癌癥治療相關,且妨礙日常功能。只要符合以上情況的均可診斷為癌癥相關性疲乏。孫教授指出,疲乏的發生率在腫瘤內科非常高,一般來講,患病時間越長,治療線數越多,腫瘤負荷越重,則疲乏的程度越重,臨床上也越難糾正。
據孫教授介紹,國外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在有疲乏經歷的患者中,91%的患者認為疲乏影響了正常的生活,88%的患者認為疲乏迫使其改變了生活規律,75%的人因為疲乏調換了工作。同時,疲乏消極地改變患者的情緒,導致患者焦慮、抑郁,而焦慮和抑郁又使疲乏感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認知功能障礙也和疲乏有關,表現為注意力分散,缺乏清晰的思維。特別是在化療后,認知障礙的發生更為常見。這嚴重影響患者家庭和諧,降低患者對生存質量的滿意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接受治療的意愿,不僅影響整體治療效果,也對治療后的康復產生負面影響。
腫瘤晚期患者中,接受化療和放療治療方案的患者,在疲乏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上要高于接受其他方案治療的患者。既往研究表明,約90%的放療的患者和75%~96%的化療的患者出現疲乏,在接受化療的患者中,疲乏的嚴重程度與所選的化療方案和治療的周期數密切相關。
總的來說,聯合化療方案比單藥化療方案嚴重,治療周期數越長,治療間歇期越短,則疲乏也越發嚴重。接受放療的患者疲乏與放療后產生的軀體癥狀有明顯的相關性,且與放療的部位、方式及劑量都有著明顯相關。譬如,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發生率高于其他瘤種,國外研究數據顯示,約80%晚期消化系統腫瘤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疲乏,而其他瘤種的發生率差別不大,晚期患者的發生率約在50%~70%之間。
中醫中藥聯合營養補充效果好
由于針對疲乏的機制還未完全明確,雖有一些假說,但支持這些假說的證據都非常有限。因此,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臨床上只能通過對癥治療,盡可能緩解不適癥狀,然而治療效果卻是差強人意。
近日,孫教授接收了一名晚期乳腺癌并伴有肺、肝、骨等多發轉移的老年患者,既往應用過多線治療,目前使用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的方案治療。療效一直比較穩定,腫瘤在緩慢縮小,其他方面的不良反應也都比較輕微。但唯獨疲乏癥狀非常嚴重,每天幾乎沒有體力活動,仍然感覺非常虛弱,渾身無力,經常犯困,體重也逐漸減輕,查腦部增強MRI并沒有腦轉移。
作為科室主任,孫教授特別關注患者疲乏癥狀的治療。在給上述患者實施緩解疲乏的治療策略中,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傳統中醫中藥的使用,二是營養素的補充。給患者嘗試應用了哌醋甲酯,患者的乏力癥狀改善不明顯,之后請中醫科專家進行會診,開了湯藥,同時囑患者補充營養素,包括能全素、大劑量維生素C、維生素B族、輔酶Q10、深海魚油等?;颊哂盟幇雮€月后疲乏癥狀較前明顯改善,生活質量也大幅提高。
孫教授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通過這些成功的案例,也讓臨床醫生更加堅信中醫中藥以及營養支持治療對改善患者疲乏的重要性?!拔乙步洺R罂评锏尼t生對于晚期的患者盡量都予以上述的“標準”治療,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從中得到獲益?!?/p>
中成藥改善癥狀安全有效
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醫生的工作負荷較重,除了日常醫療,還有教學、科研等,使得醫生很難在追求最佳療效的同時,還有足夠的精力去兼顧患者伴隨癥狀?,F實卻是隨著科學技術水平進步,診療方案不斷更新迭代,腫瘤患者生存期越來越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需求越發強烈,患者及其家屬都希望盡快減輕各種由癌癥引起的痛苦,回歸社會回歸生活,而這也是也是廣大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的方向。
孫教授指出,很多癌癥患者表示,在治療結束后數月甚至數年后,疲乏仍然是困擾其工作生活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首先要對疲乏有充分的認識。
由于疲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醫生需依賴患者提供的癥狀描述來進行判斷,因此,作為患者需要及時發現自身的癥狀,并如實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在首次就診時、抗腫瘤治療期間、常規隨訪或有病情變化的時候,及時的向醫生反映自己的癥狀,并積極協助醫生完成對自身疲乏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從而能夠使醫生能夠更加恰當的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颊邍栏褡袷蒯t生所制定的治療方案同時,還要重視合理的體育鍛煉以及營養素的攝入,同時盡量保持陽光心態。
對于疲乏的治療主要包括體育鍛煉、心理疏導、營養干預以及藥物治療。目前,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運動對于預防以及緩解癌因性疲乏有著重要的作用。一項Meta分析顯示,和不經常運動的患者相比,有規律的適宜強度的運動能夠降低27%的癌癥相關性疲乏的發生風險。
目前腫瘤的綜合治療以西醫為主,多數醫院里西醫大夫要占到腫瘤科所有大夫的90%以上,并且在治療上往往缺乏協作,各自為戰,這也導致多數患者在出現疲乏時難以接受到專業的中醫中藥治療,但實際上,中醫中藥治療對緩解患者疲乏癥狀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不容小覷。
癌癥相關性疲乏在中醫學歸屬于“虛勞”范疇,2020版《中成藥治療癌因性疲乏臨床應用指南》指出,湯劑或中成藥對于治療癌癥相關性疲乏具有一定臨床療效且聯合應用不良反應小,可以作為癌癥相關性疲乏的補充甚至替代治療。中成藥的優勢在于改善癥狀、安全有效,在腫瘤的不同治療階段均可辨證使用,亦可以與放化療等同時使用,有利于減輕患者放化療不良反應。
孫教授認為,在目前的抗腫瘤治療中,如何盡可能提高療效和延長生存期,是絕大多數醫生以及患者主要關心的問題,而癥狀管理方面卻常常被忽略,盡可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質量的意識還遠遠不夠。對于癌癥早期有治愈機會的患者,其中很多人在接受術后輔助治療后仍會出現長期的癌因性疲乏,這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長時間籠罩在疾病的陰影下。對于這部分患者,如果在抗腫瘤治療的同時,能加以針對癌因性疲乏的治療,就會使其中一些患者擺脫疲乏的困擾,縮短康復的時間,使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對于晚期患者,抗腫瘤治療的目的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二者同樣重要。在很多情況下,作為醫生,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一味追求腫瘤的縮小,而忽略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沒有好的生活質量,再長的生存期也失去了意義。特別是對于病程較長,既往接受過多線治療的患者,他們的身體機能往往處于比較虛弱的狀態,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須盡量選擇副作用較小的適合長期維持治療的藥物,而對于終末期惡液質的患者,作為醫生應努力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改善營養,使患者能夠更有尊嚴地面對死亡。